这是一份含“金”量十足的名单。昨天,“2018年度无锡纳税百强企业”新鲜发布,百强税收总额再次被刷新,479.72亿元顶起了全市税收的近三成江山。
纳税百强,意味着财富,见证了实力,每次发布总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而此次,细观这份名单,无论是百强门槛的提高,还是税企规模和结构的变化,都直指经济发展的格局之变,成为判断无锡向高质量转型迈进的风向标。
百强榜首悄然易主
总部经济强势发力
“年销售总额38亿美元,上缴利税近30亿元,位居全市第一。”阿斯利康顺利登顶,百强榜首悄然易主。
此时的阿斯利康,远非1993年初入无锡时可比。这20多年间,其在无锡高新区的公司接连扩容:设立中国区销售总部,陆续建立中国物流中心、中国商业创新中心、小分子创新药物研发生产基地等机构,2017年又携手高新区共建创新型生物医药研发中心。总部经济的能量喷薄而出,到目前,阿斯利康无锡基地已累计纳税超150亿元。据估算,研发中心两个在研的一类新药,销售潜力将超30亿元,无锡基地则一力承担生产、销售职能,届时企业的纳税额还将进一步提高。
在榜单上,和阿利斯康同居前列的,还有博世、SK海力士等,一起组成总部企业“军团”,成就了2018年的一大亮点。
“让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企业落户无锡,不仅仅是单一的生产车间,还有销售、研发甚至是投资”,新吴区招商中心负责人说,外企的功能性总部才是一个企业真正赢利的部分。凭借高效到位的服务和多年来与跨国企业建立起来的开放合作关系,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无锡高新区加大战略布局和总部化发展。
发展总部经济,正成为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转型的一大推手。去年底,省商务厅认定了省第九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两家位于无锡。至此我市已有32家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通过市级认定的有35家。市商务局相关人士表示,总部企业带来的连锁反应涵盖了产业聚集、就业乘数、资本放大以及税收贡献等等,相对应的是城市核心功能的增强和城市能级体量的扩大。
市发改委人士认为,毗邻上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无锡对总部的吸引力,但长三角一体化则是无锡可以充分把握的机遇。在上海受土地资源限制、部分企业总部计划迁出的背景下,我市可以依托现有的发展成熟、资源集中、产业链配套完善的优势产业,差异化地吸引与我市产业匹配度高的大企业总部。
新生力量跻身十强
产业“体型”趋优
沿着年度的纵轴线来看,纳税百强的上榜名单总体而言是存量企业的进进出出、上上下下,但在2018年首次“杀”进前十的远景能源,让人见识到新力量的蓬勃之势。
成立多年,远景在能源领域动作频频:第一家为美国风电场提供能源资产管理服务的中国公司;收购日产汽车旗下动力电池业务AESC,致力于储能产业数字化升级;发布首款分布式智能风机,搭载着物联网技术;打通风能、光伏等不同能源之间的数据壁垒,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远景在跨界发展中刷出越来越多的存在感。
同样成为新兴产业发展样本的还有首次进入百强榜单的先导智能,企业凭借生产的锂电池,与松下、特斯拉等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前不久还打败日韩竞争对手,拿到欧洲电池龙头企业的订单。
新动能的培育在税收榜单上的显示度,是无锡产业“体型”变优最有说服力的实证。这几年,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战略性新兴产业日渐活跃在经济舞台上,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近三年保持着年均15%以上的增速,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较三年前提高了10.1个百分点。市工信局相关人士表示,未来无锡将继续挖掘产业新动能,为经济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
与此并进的另一条主线,是传统制造业的转型蜕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在评价网络之于传统经济的影响时表示:制造业发展的价值链在变化,以前是生产过程挣钱,现在是设计和售后服务最挣钱。的确如此。全市首个营收超千亿元的企业集团海澜正是得益于生产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成功走出了一条“一产的人、做二产的事、挣三产的钱”的转型之路,税收贡献始终处于全市前列,集团已连续三年纳税总额突破20亿元。
锐意求变,越来越多的本土制造业企业正在向产业链制高点发起冲击。擦亮“科技”的底色,小天鹅通过大数据上云实现了对售出产品的远程运维,用智能生产线实现了高标准生产。着眼未来,围绕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三个“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一场推动无锡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持久战,如今还在路上。
制造业企业占2/3产业保持稳健定力
纳税百强企业以2018年企业入库全口径税收收入为统计标准,需要关注的是,去年自上而下都在致力于减轻企业税负。在此背景下,百强企业的入围门槛仍然有所抬升,达到了1.55亿元;排在前十位的企业,更是齐刷刷地超过了十亿元。
“这足以可见无锡产业的定力。”市财政局人士认为,一个年度的百强税企只是静态的观察视角,纵观这么多年的百强榜,制造业的主力军地位始终不变、支撑作用始终强劲如一。2018年榜单里,制造业达到67家、户均纳税额超过5亿元,高于百强企业纳税均值。
延续多年的产业基因,无疑是产业定力的深厚基土;这三年多来产业强市战略的坚定实施,工业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经济强的理念更是深入骨髓。
最近几年,进入百强的行业表现各有不同,前两年汽车行业一领风骚,去年则是特钢行业异军突起。分析人士指出,完备的产业体系,让产业得以保持住定力; 特别是深耕多年的这些老牌企业,仍然没有停下占领行业高端、掌控行业话语权的脚步。中信特钢去年成为全市第二家营收超千亿元的企业,“千亿”的背后是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持续扩大,高标准轴承钢、汽车零部件用钢保持全球产销量第一。
刚过去的春节,作为全国尿素产业“领头羊”的灵谷化工忙着加班加点生产。企业在2017年投资30亿元建设100万吨合成氨国家示范项目,扩量提质效果显著;2018年,税收增幅便猛增126%,成为全市税收增量十强之一。
以今天的投入换取明天的后劲,这两年重大项目建设掀起了热潮。2018年,全年新签约投资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49个、总投资超1900亿元,其中50亿至100亿元项目9个、100亿至300亿元项目4个,成为无锡历史上引进重大产业项目数量最多、质量最好、规模最大的时期。市财政局人士指出,因为加大投入而增加了固定资产抵扣,有的企业在“百强”榜单上的排位有所下滑,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在积蓄爆发的新能量。